2022年6月26日是美國作家賽珍珠誕辰130周年。
當天,由江蘇大學主辦,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鎮江市賽珍珠研究會協辦的“2022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美國美亞學會、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等國內外高校與研究機構的200余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參會。與會專家學者充分肯定賽珍珠的歷史地位,探討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與當前面臨的挑戰,呼吁為中美人文交流架設更多“人橋”。
“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
1892年10月,賽珍珠出生4個月后,被父母從美國帶到中國。她先后在淮安、鎮江、宿州、南京等地工作和生活近40年。她創作的《大地》,生動描繪了當時中國農村的面貌和中國農民的生活,獲得了1932年的普利策小說獎和193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壇的不朽地位。她在發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時,沒有將重點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上,而是表達了自己對中國的熱愛,預言了未來中國的發展和走向。
賽珍珠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內心深處始終保持著對中國的熱愛。她的墓碑上留有三個中國漢字“賽珍珠”,她還被美國總統尼克松譽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
“在中美關系面臨嚴重困難之時,江蘇大學倡議舉辦賽珍珠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恰逢其時,得到中美各界積極響應,再次表達了兩國人民致力于彼此友好的共同心聲。”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指出,賽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留下的珍貴啟示是:中美人民盡管文化價值理念和信仰不盡相同,但只要相互尊重、互學互鑒,就能和平、友好相處。
美國“賽珍珠國際”總裁安娜·卡茲錄制視頻致辭時,身處賽珍珠位于美國的故居內,坐在多年前她寫《大地》時用的打字機前。“賽珍珠是連接東西方以及中美之間的橋梁。她從小就去了中國,在那里度過了前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她與中國人一起生活,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回到美國時,她依然沒有忘記中國。她向西方讀者介紹她熟悉和熱愛的中國,把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增強相互了解,改善美中關系上。”
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表示,在賽珍珠誕辰130周年之際,重溫賽珍珠生平與貢獻,既是推進不同文化交融發展的積極行動,也是認識當代世界、解決當代問題、尋找當代答案的有益探索。
以人文交流促中美互信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利益交融最深、互利合作領域最廣、共同利益最大的雙邊關系之一。據林松添介紹,2021年,中美貿易額超過7500億美元,美累計對華實際投資約1000億美元,在華投資企業超過7萬家。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如果沒有美方的非理性打壓,或已超過美在華投資總額。
然而,過去幾年里,美方一些政客固守冷戰思維,把中國視作威脅,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言行,阻撓破壞中美正常交往和互利合作,試圖推動中美“脫鉤”甚至搞所謂“新冷戰”。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指出,中美關系呈現兩國建交以來從未有過的嚴峻局面,陷入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多領域沖突與對抗相互疊加的危險狀態,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最大變量和不確定因素。
于洪君表示,中美兩國價值觀體系不同、社會治理方式不同、道路選擇與制度設計不同、國際戰略取向不同,因此分歧與矛盾在所難免。此外,彼此缺乏全面了解、缺乏深入溝通、缺乏廣泛認知、缺乏普遍互信,可能放大這些分歧與矛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認為,50年前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發表“上海公報”,說明中美兩國可以把政治分歧擱置一邊,能夠基于共同利益進行戰略合作。可是,如今美國仍有不少政治人物抱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拜登政府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作為服務自身利益和對華進行遏壓的工具,企圖以價值觀為黏合劑,整合盟友力量;以價值觀為催化劑,重拾西方內部自信。他指出,美方應該加深對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差異性的認識,以平等尊重的態度看待文明的多樣性,看待不同文明衍生出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徹底摒棄唯我獨尊、高人一等的傲慢和偏見。
讓小眾研究走向大眾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表示,中美人文交流史是一部兩國人民跨越文明及各種差異的鴻溝,相互發現、不斷交往和彼此建構的歷史。兩國人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只要有心,世界上任何東西,無論是文明的差異、文化的區隔和價值觀的鴻溝,還是制度的樊籬和利益的沖突,都不能阻擋人與人之間平等和善意的交往。
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會長楊潔勉表示,在中美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的歷史長河中,賽珍珠只是一朵浪花,但一滴水也能夠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因此,我們要以賽珍珠研究為切入點,以此去探索和實踐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之路。在21世紀20年代,研究賽珍珠要走出“小眾”、走向“大眾”,使之成為中美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一個組成部分。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倡議,將人文交流理念融入中美及中外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各個環節和各項工作。通過設計和開展更多中美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項目,發揮人文交流育人功能,引導教育年輕一代了解和正視中美交往的歷史和現實,挖掘和培養更多像賽珍珠這樣的中美人文交流使者和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推動者。
文章來源:參考消息 2022年6月30日8版
文章鏈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0921774?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