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省委書記吳政隆來到江蘇大學耒耜大樓,與農業工程學院黨委師生深入交流,希望大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座坐落揚子江畔,在國內最早設立農機專業、最早系統開展農機教育的高校,多次接待國家及省部級領導來訪調研,其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是為貫徹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分設獨立建校。該校農業工程學院黨委作為傳承學校農機化辦學初衷的排頭兵,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重要論述,堅持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獲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獲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國黨建標桿院系創建單位,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農業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3。
守初心 鑄農魂
學院黨委在政治上把方向、管大局,引領師生矢志不渝堅守為農服務初心。編寫我國第一部農業機械學統編教材、制定我國第一個水田犁國家標準等多個“第一”;榮獲國家科技成果獎7項,同期在農業裝備領域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堅持思政引領,廣泛開展知農愛農情懷教育,建設農機文化長廊、展示館,開設院士大講堂、企業家講壇、師生宣講團,形成了濃郁的“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文化氛圍。黨內外同心共筑農機夢,今夏,學院民主黨派人士致力于農機科研與育人工作的事跡,先后被民進中央、團結報、學習強國報道。
“爭創農機裝備世界一流,是我們老農機人的夙愿!”去年6月,兩位年近八十的退休老教師自發為學院創作院歌《我們是江大新一代農機人》,經學院師生在學校“頌歌獻給黨”合唱比賽中演繹,現場掌聲雷動。“一首新歌,牽動我們的農機夢60年!”老教授陳翠英激動地表示。
抓改革 育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院黨委不斷增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大力推進“知農愛農為農行動工程”黨支部書記項目,實施黨建與業務“三雙一考”工作體系,成功創建了一批黨支部“雙帶頭人工作室”,黨支部書記先后獲中華神農英才、市廳級以上黨建項目、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田間管理研究院院長袁壽其研究員,牽頭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下“以工強農以融興農”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堅持黨管人才,實施“引鳳育才工程”,出臺系列人才激勵保障政策,創建“農桑之源”科研沙龍品牌。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增國家級人才6人、省部級以上人才43人,引進和特聘院士3名。
解難題 興農業
學院黨委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搬到田間地頭,打造田野思政課,把“每一篇論文都寫在大地上”。2020年,學院“智能農機裝備創新團隊”助力“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幫助農戶畝增收1000余元,2021年,團隊獲評江蘇省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近3年來,學科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突破了國外壟斷,實現40余項技術轉化。毛罕平團隊研發的綠色高效溫室裝備與環境智慧管控技術,入選2021年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研制的高端智能化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收獲水稻和油菜時籽粒損失率分別降低35%和26%,市場占有率超過66%。創制的新型節水灌溉裝備應用面積占噴灌面積22%,協同企業累計新增產值163.4億元。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2022年11月22日 14版
文章鏈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211/22/node_14.html#content_113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