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五屆水利學科青年(C類)/地區科學基金結題項目學術交流研討會在校舉行,大會圍繞水利科學與工程基礎科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開展交流研討,推動水利科學與工程學科基礎研究發展,助力青年學者成長和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登華、唐洪武出席大會,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8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特邀專家、會議代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水利學科工作人員參加學術交流研討會,2025年新批準資助的青年(C類)/地區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線上參加會議。
 
  
 
  校黨委書記李洪波介紹了學校發展歷史、基本情況、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特色方向,以及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創新成果。
 
  
 
  
 
  
 
  
 
  在特邀報告環節,中國農業大學鐘登華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唐洪武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王福軍、清華大學王睿分別圍繞“智能時代與水利工程建設運維”“水網格局下的水動力重構與系統治理新思考”“水力機械泥沙與空化耦合磨蝕機理及預測方法”“高性能地震巖土工程仿真及其在重大水電工程中的應用”等主題作專題報告,并結合自身從事基金研究和成長經歷,對青年學者的科研方向和成長路徑提出了具體建議和殷切希望。自然科學基金委水利學科作《水利學科項目資助與學科發展報告》匯報,系統介紹了青年(C類)/地區科學基金在人才板塊中的基本定位、近年來水利學科項目申請與資助結果等,并希望學術交流研討會能夠為青年人才搭建學術成果和創新思想交流平臺,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以思想交流促進發展,進一步發揮科學基金的引領作用,助力青年人才成長。
 
  
 
  
 
  
 
  
 
  會議圍繞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利用、農業水利與農村水利、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水力機械及系統、水工巖土工程和水工結構等方向設置了4個分會場,48位青年(C類)結題項目負責人分享了基金項目研究的學術成果和科研探索過程中的創新思想、心得體會,并與參會代表開展了深入的學術交流研討。
 
  
 
  大會研討環節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劉廷璽主持,清華大學趙建世、武漢大學史良勝、北京大學李東鋒、清華大學王睿代表4個分會場分別匯報了交流研討情況,指出青年學者在基金資助下取得了一批優秀研究成果,成效突出,達到了預期研究目標。同時,青年學者圍繞基金選題、代碼選擇、學科交叉、團隊建設、學術交流和工程應用等主題積極提問,與會專家結合自身科研經驗進行了詳細解答和指導,希望青年學者聚焦水利學科前沿,拓寬研究視野,開展學科交叉,加強合作與交流,服務重大工程建設,推動水利學科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我校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
 
  
 
  
 
  
 
  此次學術交流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辦、我校承辦。副校長李紅、王景全主持特邀報告及閉幕式。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德勝主持開幕式。(流體中心)